现代农业经过18世纪欧洲的“农业革命”,开始于19世纪中叶。首先发生在欧洲和北美洲。可以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,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时期;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,是现代农业的确立时期;20世纪50年代以后,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时期。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,它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,拥有现代生产装备,采用现代农业管理方法进行经营的高度社会化和高效率的农业。现代农业的出现,是农业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飞跃。它把农业生产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比较,现代农业的生产规模大,使用的工具以机器为主。在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,农业生产的各种作业基本上靠机械来完成。从耕地、播种、田间管理到收获、运输、贮藏、加工各作业环节全部或大部分实现农业机械化,并向联合作业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。在这一时期,整个生产过程都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,广泛地利用现代自然科学,特别是生物学、土壤学、肥料学、水利学、气象学等提供的科学成果,使育种、栽培、植保等农艺技术都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在现代农业阶段,农作物种植实行集约化。即在一年一熟条件下,实行栽培集约化:在一年两熟条件下,实行种植集约化和栽培集约化。栽培集约化就是给一定的土地面积上,投入较多的物质能量,并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,以获得单位面积上更高的作物产量;种植集约化就是因地制宜扩大套种、复种,实行多熟种植,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,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,再配以栽培集约化,从而使单位面积上一年内能获得最高农作物产量。这一时期的耕作方法形式多样。从世界范围讲,耕作方法发展的趋势是:耕作次数由多到少,耕作强度由大到小。即在提高作业质量、效率和满足作物需要的前提下,应尽可能的简化耕作程序,减少耕作次数和耕作强度。
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,是高度社会化,并向大规模专业化、商品化发展。生产专业化,即不仅地区专业化和企业专业化,而且实现了工艺专业化。生产专业化可以把小批量生产变成大批量生产,有利于采用高效率的专业机械设备,先进工艺以及科学的生产组织形式。生产商品化,首先是农场提供的自给性的产品越来越少,接近于零;而销售部分则越来越多,几乎是全部,许多农场主妇甚至连日用的面包、牛奶、鸡蛋和肉类都取之于超级市场。其次是农场投入中自产部分越来越小,接近于零,而购入部分则越来越多,几乎是全部。同时畜牧业也转变为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。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到50%以上,改变了食物构成,提高了人们的营养水平。而且,生产、加工和经营销售也逐步实现了农、工、商一体化。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同样也实现现代化。现代农业是广泛采用先进的物质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,在很大范围内,实行生产的区域化、专业化分工的大规模生产,只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,才能保证其高效运行。